播撒丹青之愛,是另一種藝術化的人生
徐勇民在不斷地超越自我。除了不斷超越作為藝術家已經達到的高度,他面臨的挑戰(zhàn)是:作為湖北美術學院的院長,還要做一個成功的管理者。
徐勇民對這所學院有一份特別的感情。不僅僅因為這是他的母校,更因為這所學院在中南地區(qū)的獨特地位——作為華中地區(qū)惟一的綜合性、多學科、多學歷層次的美術高等院校,“湖美”培育了大批優(yōu)秀的美術高等人才。徐勇民把經營管理好這所學院,當成了一門更為復雜的藝術。
在思考辦學指導思想與目標定位的同時,徐勇民提出了“以法治!钡乃悸。與以往對法律的偏見不同,“以法治!辈⒉皇抢浔亟庾x法律條文,并不是簡單地用法律條例懲處不規(guī)范的行為。徐勇民認為,“以法治!睂嶋H上是文明程度高的表現(xiàn)。通過這種基本方略的實施,將使學校管理從無序走向有序,從隨意走向規(guī)范,從經驗性走向科學民主性——也就是說,它將使學院的管理更科學,更趨向人性化。
不僅僅是建立良好的教學秩序,營造良好的人文環(huán)境也成為徐勇民最為關注的目標。在他的學校建設計劃中,提高教師待遇、鼓勵青年教師深造,通過多途徑引進人才等等,都將分階段、有重點地逐步予以實施。同時,在校園內廣泛開展學術交流活動。多次到西班牙、意大利、荷蘭、比利時等國家進行藝術考察的徐勇民,深知學術交流對一所藝術院校的重要性。為了在美院營造良好的學術環(huán)境,美院不僅經常舉辦多種風格的展覽,而且經常邀請國內外的學者專家舉辦各類講座,開展教學活動,以便讓師生們更多地接觸不同的藝術形式,盡量了解外面的一些風格、影響,開放式、多元地吸收藝術養(yǎng)料。在美院,有一種良好的風氣:你從事你的創(chuàng)作,我從事我的設計,彼此之間沒有門戶的偏見或對立,有的只是相得益彰。也正因為如此,美院出了那么多人才,藝術家、批評家、設計師……
作為一個藝術家,作為一院之長,令徐勇民引以為豪的包含很多方面,但有一點卻令他最為欣慰,那就是學校校園內自然環(huán)境的建設。大凡去過美院的人都會留意到,在不大的校園里,那兼具古典和現(xiàn)代色彩的建筑,錯落有致的布局,深刻的文化底蘊,都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。一位來自哈佛規(guī)劃學院的院長,就曾經說過:“從細節(jié)上就看得出設計者和建設者都非常用心。”
徐勇民還有很多很多的愿望,希望能夠把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反映在教學改革上,通過學科整合培養(yǎng)出更多合格的、優(yōu)秀的人才;希望通過對武漢的研究,在藝術創(chuàng)作上更能展現(xiàn)武漢乃至整個楚地人杰地靈的特質;希望通過美院人不懈的努力,能夠拯救武漢地區(qū)在建筑史和歷史上都具有重要意義的文化遺產;希望全社會來打造不一定是純藝術的但至少是賞心悅耳的環(huán)境和空間……
這是人生中的一段縮影,也是色彩斑斕的一段旅程。路,是一步步走出來的。徐勇民教授的成功,正印證了那句著名的廣告語——思想有多遠,人就能走多遠! 上一頁 [1] [2] [3] [4]
|